中山中文

:::
標題:
辨名析理與儒佛交涉──以南朝「達性」論諍為例
作者:
紀志昌
作者說明:
內文:
〔摘 要〕
        劉宋何承天的〈達性論〉,是一篇典型「以儒非佛」的作品,所謂「達」,暢通也、參透也,如《莊子》有〈達生〉篇,參透人生性命的本質;何氏所著〈達性論〉則從「三才同體」、「神明特達」等義理出發,闡發儒家人本主義的精神,強調人道協同天、地以治生理物的特性,同時駁斥佛教受生輪迴與因果報應的思想。故此論一出,為當時護法名士所反對,其中顏延之則著〈釋達性論〉以儒、玄通佛,並與何承天論難往返數番。
        南朝清談,猶有魏晉流習,何、顏之「達性」論諍雖非於談座上論,卻儼然仍被視為當世「名理」,故本文欲從二者辨名析理之詮釋向度,藉由對玄學論題的應用,來看其中名理的意義與特質。特就二人文中環繞於:一、「人道」與「眾生」範疇的理解歧異。二、利養「人道」或慈護「眾生」的詮釋偏向。三、「形斃神散」與「受形致報」立場之對揚等三大面向,來觀察當時三教交涉中「儒」「佛」論諍的現象,如何從經典中概念的詮釋、容受的歧出之異,舖陳出相對異化的宗致價值觀,至終呈顯出整個論理體系的對揚趨勢,即顯明在對傳統觀念以「儒」「非佛」或「通佛」(即「儒/佛」一致)不同的安頓上。

關鍵詞:南朝、清談、名理、何承天、顏延之、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