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文

:::
標題:
〈孔子詩論〉總論對「風」體詩本義之承繼
作者:
林素英
作者說明:
內文:
《詩》三百之中,風體詩超過半數,然而因為《詩序》特別強調風教道德之 
關係,致使朱熹進而以數十篇風體詩為「淫詩」,而與孔子「思無邪」之說相去甚 
遠。逮〈孔子詩論〉一出,由於該篇是目前所見最早之論詩專作,因而特別受到 
學界之重視。同時又因為戰國竹簡中,還存在多言詩歌、性情以及禮義間相互關 
係之資料,所以此時正是重新研究「風教」內涵意義之良機。總計重探截至《詩 
序》時期為止的「風教」內涵意義工作,可分為三階段,本文乃繼〈論邦(國) 
風中「風」之本義〉之後的研究,日後則尚有〈論「孔子詩論」到「詩序」的風 
教思想〉之延續研究。本文旨在透過〈孔子詩論〉總論對〈邦風〉之評議,以探 
究〈孔子詩論〉對於「風」體詩本義之承繼,藉此以明「風教」之深層意義。前 
言之部分,先論述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步驟,乃位居「風教」探義之 
承先啟後階段性研究。繼而進入全文之主題,分別從以下四點探討〈孔子詩論〉 
對風體詩「風」本義之承繼:(一)以「萬民所樂為己樂」呈現作詩者之本心,(二) 
從「納物以呈現民性」彰顯風體詩的多元內容,(三)從「本於人欲以察民俗」彰 
顯風體詩的實用功能,(四)以「言文聲善」呈現「思無邪」之詩旨。最後,則以 
「風」詩之教本於人情義理,總結「風」體詩之「風教」內涵意義。 
 
關鍵詞:孔子詩論、風體詩、風之本義、與民豫之、納物與民性、人欲與民俗、 
言文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