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文

:::
標題:
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 的物化美學
作者:
賴錫三
作者說明:
內文:
〔摘 要〕
        「回歸自然」是道家哲學最核心的命題之一。道家之名來自「體道」,而體道內涵精義便在證入「無言」之自然。換言之,體道、無言、自然等概念,只是意義連續性的異名而已。道家自然觀首先可由形上學的「道」之角度來加以探討,並透過《老子》「道法自然」之詮釋,具體轉向而落實為具體存有論。亦可由宗教冥契的「體道」角度來詮釋,如透過《老子》「觀復」、《莊子》「天籟物化」等境界,以開發體驗形上學所隱含的存有與美學的統合深意。從本文分析所得出的新觀點,道家的體道冥契經驗並不適合純從形上同一或冥契純一來理解,因為偏向宗教式的「得一以自好」之形上保存,有可能掉入「遺忘差異」而導向「同一形上學」的暴力。要化解同一性陷阱,核心便是重詮道家式的一多關係,尤其透過:通、化、順、氣等等與自然相關的關鍵詞,來重新定義「一」的豐盈性。經由道家「自然而然」的詮釋轉向,終究導致:由道向物、由無向有、由一向多的回歸與落實。所謂「道」其實只是「自然之道」的隱喻,凡是具體場所中的空間、物象、身體等等皆是道的象徵,所謂即物即道、即有即無、即差異即同一是也。其次,由「任其自然」的道心玄德又可展開一「觀物」的美學向度;由此,具體而直接的存有論更落實為周行不殆、大逝遠反、天籟物化的活力開顯、無盡豐盈的物化美學。然而這一充滿差異多元、氣化流行的自然美學並非一種靜態式的觀照美學,而是一種聆聽大化流行的活力美學,其中身心既敞開又擴充、既寧靜祥和又充沛動能。

關鍵詞:道家、老子、莊子、自然、氣、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