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文

:::
標題:
「死孝」觀念的演變及意義
作者:
羅志仲
作者說明:
內文:
根據儒家禮書的想法,一個人父母過世之後,他應該會極為悲痛,這種內在 
的悲痛形諸外表,自然不會也不應該飲酒食肉,但為了保護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 
悲痛應該節制,不可影響到健康,如果因為過於悲痛,而影響到自己的生命(滅 
性),則是不孝。魏晉時期,有的人碰到父母之喪時,外表上看,違背居喪的禮儀, 
居然飲酒食肉,但內心的悲痛卻更大。當時人將按照傳統規定居喪的表現稱為生 
孝;對這種新出現的居喪表現稱為死孝,而且對後者的評價反而更高。本文將討 
論死孝此一詞彙何時出現,為何會在那個時期出現,社會對死孝態度的演變:從 
反對到爭議,到接受、讚許,以及死孝這一詞彙意義及行為在唐朝以後的演變, 
希望能藉此揭示傳統孝道發展的部分脈絡。 
 
關鍵詞:死孝、生孝、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