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文

:::
戴 景賢
退離教師
姓名 戴 景賢
聯絡電話 07-5252000-3061
電子郵件 chinghsientai@gmail.com
職稱 教授
授課領域 (一)學術原理與方法類哲學原理、史學方法專題討論、比較史學專題討論、文學批評之理論與實踐、西方美學思想專題討論、藝術之哲學與科學研究專題討論、文史資料討論、論文寫作指導(二)思想史類中國思想史、先秦子學思想綜論、先秦子學流派綜論、先秦名學專題討論、先秦道法思想專題討論、先秦兩漢道家思想、魏晉思想專題討論、宋明思想專題討論、中國政治思想專題討論、中國倫理思想專題討論、清代義理思想發展之脈絡與其形態、章實齋研究、戴東原研究、孔子思想與世界文明、孔子與論語、西方近代思想專題討論(三)學術史類中國學術史概觀、中國學術流變史專題討論、經學史專題討論、宋明理學概論、魏晉學術思想專題討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近三百年學術史專題討論、清代學術概論、清代學術史專題討論、中國近代學術史導論(四)斷代史與專題史類中國上古史專題討論、中國政治制度與文化、中國近現代智識階層史導論、「近代」之興起及其思想特質(五)專書與專題類莊子、莊子專題討論、文心雕龍、文心雕龍專題討論、文選學專題討論、唐宋古文專題討論、近思錄、李白詩、美學思想專題討論、近代學術專題討論、中國近代學術專題討論
研究專長 中國思想史、中國學術史、文學批評與美學、西方近代思想
簡介
1.2011年3月,《王船山性理思想之建構與其對於船山史論之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二年期計畫,NSC97-2410-H-110-040-MY2)
2.2009年1月,《明末以迄清中儒學發展所內涵之認識論課題及其引生之學術效應》,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6-2411-H-110-006)
3.2008年1月,《論戴東原章實齋認識論立場之差異及其所形塑學術性格之不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411-H-110-011)
4.2008年1月,〈如何界定與澄清「國民核心素養」概念中之「人文素養」問題〉,國科會「國民核心素養」專案研究補助人文組成果報告。
5.2006年10月,《先秦諸子家言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之經子分野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4-2411-H-110-015)
6.2005年10月,《《老》《莊》二書之哲學性及其與古代文化背景之關連》,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1-H-110-012)
7.2005年10月,《先秦子學發展與中國早期宗教之關係》,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1-H-110-021)
8.2004年10月,《先秦子學發展之社會基礎與相關之多元文化因素》,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1-2411-H-110-006)
9.2003年10月,《中國先秦子學思想之基本議題及其發展脈絡》,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0-2411-H-110-027)
10.2002年10月,《中國學術起源及其原初特質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 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1-H-110-020)


二、其他
1.2012年11月24日,〈中國文化隱含的創造優勢〉,南方報業集團專訪。
2.2012年2月20日,〈紀實專訪〉,吉林衛星電視台《回家》欄目。
3.2005年12月25日,〈歲末專刊專訪戴景賢教授〉,《南方報業集團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專訪。
4.1991年9月25日,〈從學賓四師二十年之回憶〉,臺北:聯合報副刊。
年度 論文名稱
2015 論二程之思想史地位與其論述所產生之哲學導引, 《文與哲》, 27, pp229-279
2015 論宋代文化之基本形態及其位於中國史中之位置, 《長江學術期刊》, 47, pp15-25
2015 論周濂溪「體」「用」觀之思想結構、理論基礎及其所展示之哲學與義理學之開創性, 政大中文學報, 23, pp39-66
2015 論朱子之學術史地位與其影響, 《文與哲》, 26, pp277-344
2014 朱子理氣論之系統建構、論域分野及其有關「存有」之預設-兼論朱子學說衍生爭議之原因及其所含藏之討論空間, 《文與哲》, 25, pp217-302
2014 中國現代哲學建構與宗教思想發展中之儒釋交涉, 《長江學刊》, pp5-22
2014 論現代中國史研究之雙重意義 , 《政大中文學報》, 21
2014 中國現代哲學思惟中之「認識論」議題, 《文與哲》, 24, pp193-258
2013 如何確認陽明學位于中國哲學史上之關鍵位置, 《國際陽明學研究》, 3, pp475-489
2012 〈論王船山之文明史觀及其歷史哲學〉, 《文與哲》(THCI Core), 21, pp351-416
2012 王船山動態哲學中「目的性」思惟之限縮及其所形塑之倫理學與美學觀點〉, 《文與哲》(THCI Core), 20, pp267-366
2012 〈論劉勰《文心雕龍》之文學本質論及其玄學基礎〉,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中文學報》(THCI Core), 37, pp129-174
2011 〈論王船山哲學之系統性及其基本預設〉, 《文與哲》(THCI Core), 18, pp429-513
2011 〈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惟中之演化論議題〉, 《文與哲》(THCI Core), 19, pp391-477
2010 〈論王船山性理思想之建構與其內部轉化〉, 《文與哲》(THCI Core), 17, pp297-382
2010 〈論明代美學思想發展之結構性質及其與形上學之關係〉, 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編《中國文學研究》(大陸重要古代文學研究集刊), 14, pp1-46
2010 〈王陽明哲學之根本性質及其教法流衍中所存在之歧異性〉 , 《文與哲》(THCI Core), 16, pp283-366
2009 〈論清中以迄清晚期學術發展之變局與其中所蘊含之思想脈絡〉, 《文與哲》(THCI Core), 15, pp333-414
2009 〈戴東原論學之基本觀點及其認識論立場〉,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 1, pp111-147
2009 〈論清代義理思想發展之脈絡與其形態〉, 《文與哲》(THCI Core), 14, pp265-342
2009 〈論錢賓四先生之義理立場與其儒學觀〉,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文史哲學報》(THCI Core), 70, pp85-111
2008 〈市鎮文化背景與中國早期近代智識群體──論清乾隆嘉慶時期吳皖之學之興起及其影響〉, 《文與哲》(THCI Core), 13, pp219-270
2008 〈論方以智王船山二人思想之對比性與其所展顯之時代意義〉, 《文與哲》(THCI Core), 12, pp455-528
2007 〈論戴東原章實齋認識論立場之差異及其所形塑學術性格之不同〉, 《文與哲》(THCI Core), 10, pp375-446
2007 〈論章實齋之學術起源說及其學術史觀之構成〉,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中文學報》(THCI Core), 24, pp225-270
2006 〈論姚江學脈中之龍溪、心齋與其影響〉,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中文學報》(THCI Core), 22, pp359-412
2004 〈周代社會結構轉變中新士階層之興起與學術觀念之形成〉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THCI Core), 25, pp91-142
2003 〈殷周政教關係與周代治術中人文觀念之概念化〉,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THCI Core), 23, pp129-177
2000 〈論錢賓四先生「中國文化特質」說之形成與其內涵〉,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歷史學報》(THCI Core), 26, pp39-62
2000 〈論錢賓四先生「中國文化特質」說之形成與其內涵〉,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歷史學報》(THCI Core), 26, pp39-62
2000 〈中國學術概念產生之歷史時刻與其條件〉,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歷史學報》(THCI Core)
1993 〈錢賓四先生事略〉, 《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創刊號 , pp109-111
1991 〈錢穆先生事略〉, 《國史館館刊》, 9, pp245-247
1991 〈莊子郭象注參用儒義之分析〉, 《中山學報》, 2, pp19-29
1985 〈試論陳子昂立身行事與其家學之關係〉, 《書目季刊》, 15, 1, pp3-8
1977 〈朱子太極即理說〉, 《書目季刊》, 10, 4, pp25-30
1976 〈周濂溪之太極圖說〉, 《孔孟月刊》, 15, 3, pp26-28
年度 論文名稱
2014 〈論張橫渠之二重性論及其位於北宋理學中之位置〉, 第11屆兩岸中山大學中文系學術研討會, 廣州 : 中山大學(08.21)
2011 〈論劉勰〈文心雕龍〉之文學本質論及其玄學基礎〉, 第三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 : 復旦大學(12.27-29)
2010 〈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惟中之演化論議題〉, 第四屆世界中國學論壇, 上海 : 社會科學院(11)
2010 “The Dilemma of Enlightenment and Counter-enlighten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Counter-Enlightenment and Modernity in Modern China Conference, 荷蘭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Leiden)(05)
2010 〈論劉勰《文心雕龍》之文學本質論及其玄學基礎〉, 第三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 : 復旦大學(11)
2010 〈王陽明哲學之根本性質及其教法中所存在之歧異性〉, 中國典籍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 〈論明代美學思想發展之結構性質及其與形上學之關係〉, 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 (01)
2008 〈市鎮文化背景與中國早期近代智識群體──論清乾隆嘉慶時期吳皖之學之興起及其影響〉, 第三屆世界中國學論壇, 上海社會科學院(09)
2007 〈論戴東原章實齋認識論立場之差異及其所形塑學術性格之不同〉, 比較視野下的地域社會研究──徽州與江南的文化認同與地方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11)
2007 〈論方以智王船山二人思想之對比性與其所展顯之時代意義〉, 方以智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09)
2005 〈論章實齋之學術本源論及其學術史觀點之構成〉, 第七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高雄 :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1)
1998 中國美學思想中之神理說風骨論與其影響〉, 中國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
1998 〈論臺灣當前之文化處境與影響其文化發展之因素〉, 跨世紀臺灣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 臺北 : 臺灣大學(10)
1996 〈論王弼認識論之立場及其思想來歷〉,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 台南 :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04)
1993 〈中國前途與中國倫理思想之未來〉“China's Future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Ethical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inland-Taiwan Relations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03)
1992 〈對於現階段兩岸學術文化合作關係之建議〉, 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1989 〈文化教育變遷對經濟發展之影響〉, 邁向經濟大國之路研討會, 台北 : 行政院經濟部(12)
1989 〈章實齋「道」與「理」之觀念及其推衍〉, 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高雄 :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1)
1987 “Educational Standards for Futur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in Taiwan”, Cross-cultural Negot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Kaohsiung :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09)
1986 〈文心雕龍原道篇釋義〉, 第七屆古典文學會議會議論文, 高雄 :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05)
年度 書名
2013 戴景賢. 2013.《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及其道器論之發展》,上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ISBN 978-962-996-509-9。全冊548頁,正文總數約34萬字。
2013 戴景賢. 2013.《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及其道器論之發展》,下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ISBN 978-962-996-560-0。全冊488頁,正文總數約28萬字。
2012 戴景賢. 2012.〈論劉勰《文心雕龍》之文學本質論及其玄學基礎〉,收入上海復旦大學:《復旦第三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具審查機制)
2012 戴景賢. 2012.《明清學術思想論集》,上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ISBN 978-962-996-485-6。全冊406頁,正文總數約24萬字。
2012 戴景賢. 2012.〈論王船山哲學之系統性及其基本預設〉,收入湖北武漢大學:《儒家研究》第四輯。(轉載,具審查機制)
2012 戴景賢. 2012.《錢賓四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印行中,三十餘萬字)
2012 戴景賢. 2012.《明清學術思想論集》,下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ISBN 978-962-996-510-5。全冊486頁,正文總數約39萬字。
2012 戴景賢. 1976.《北宋理學周張二程綜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7頁。
2012 戴景賢. 1982.《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409頁。
2009 戴景賢. 2009/3.〈論陽明與象山思想之關連及其差異〉,何佑森先生紀念論文集編輯委會員編:《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何佑森先生紀念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67-198。(具審查機制)
2001 戴景賢. 2001/10.〈章實齋「道」與「理」之觀念及其推衍〉,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二輯,臺北:文津出版社,121-127。(具審查機制)
1999 戴景賢. 1999/1.〈論王弼郭象思想之歧異〉,《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367-419。(具審查機制)
1999 戴景賢. 1999/10.《錢穆》,收入《中國歷代思想家》叢書,冊24,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26頁。
1997 戴景賢. 1997/9.〈論王弼認識論之立場及其思想來歷〉,《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臺北:文津出版社,367-419。(具審查機制)
1995 戴景賢. 1995/11.〈中國前途與中國倫理思想之未來〉,耶魯兩岸學會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兩岸關係》,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7-48。
1992 戴景賢. 1992/4.〈從學賓四師二十年之回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無錫縣委員會編:《錢穆紀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38-148。
1991 戴景賢. 1991/9.〈無錫錢穆賓四先生學述〉,《中國新文明的探索》,臺北:正中書局,202-224。
1990 戴景賢. 1990/1.《先秦子學名著解題》,編入《國學導讀》,臺北:巨流出版社,133頁。
1989 戴景賢. 1989/12.〈文化教育變遷對經濟發展之影響〉,《經濟部「邁向經濟大國之路」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行政院經濟部,69-77。
1989 戴景賢. 1989/11.〈章實齋「道」與「理」之觀念及其推衍〉,《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47-155。
1986 戴景賢. 1986/5.〈文心雕龍原道篇釋義〉,《古典文學》第八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33-49。
1985 戴景賢. 1985/12.《朱子理先氣後說與氣強理弱說之探討》,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廣學社基金會,106頁。
1982 戴景賢. 1982/12.《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廣學社基金會,410頁。
1979 戴景賢. 1979/6.《北宋理學周張二程思想之分析》,編為《臺灣大學文史叢刊》第五十三種,臺北:臺灣大學,161頁。
計畫類別 年度 計畫名稱 參與人 職稱/擔任之工作 計畫期間 補助/委託或合作機構
國科會計畫 2014 朱子理氣論之系統建構、論域分野及其有關「存有」之預設(一) 戴景賢 主持人 2014.08 ~ 2015.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3 張橫渠之二重性論及其對於朱子理論建構所產生之影響 戴景賢(特聘教授102.8.1~105.7.31) 主持人 2013.08 ~ 2014.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2 論船山演化觀中「目的性原理」之消解及其所衍生之思想效應(三) 戴景賢(特聘教授102.8.1~105.7.31) 主持人 2012.08 ~ 2013.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1 論船山演化觀中「目的性原理」之消解及其所衍生之思想效應(二) 戴景賢(特聘教授102.8.1~105.7.31) 主持人 2011.07 ~ 2012.08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0 論船山演化觀中「目的性原理」之消解及其所衍生之思想效應(一) 戴景賢 主持人 2010.08 ~ 2011.07 國科會
其他計畫 2009 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小組子計畫「『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教學改進及教材製作計畫」 戴景賢 主持人 2019.01 ~ 2019.12
其他計畫 2008 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小組子計畫「中國近現代智識階層精神特質之轉變及其與世變之關係」 戴景賢 2018.07 ~ 2018.12
其他計畫 2007 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小組子計畫「近代學術思想史教學」 戴景賢 2017.09 ~ 2017.12
國科會計畫 2007 明末以迄清中儒學發展所內涵之認識論課題及其引生之學術效應 戴景賢 主持人 2017.08 ~ 2018.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6 論戴東原、章實齋認識論立場之差異及其所形塑學術性格之不同 戴景賢 主持人 2016.08 ~ 2018.07 國科會
其他計畫 2006 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小組子計畫「清代中期之史學與經學」 戴景賢 2016.07 ~ 2016.12
國科會計畫 2005 先秦諸子家言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之經子分野觀 戴景賢 主持人 2015.08 ~ 2016.07 國科會
其他計畫 2005 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子計畫五:人文素養研究 戴景賢 2015.01 ~ 2017.01
國科會計畫 2004 《老》《莊》二書之哲學性及其與古代文化背景之關連 戴景賢 主持人 2014.08 ~ 2015.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3 先秦子學發展與中國早期宗教之關係 戴景賢 主持人 2013.08 ~ 2015.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2 先秦子學發展之社會基礎與相關之多元文化因素 戴景賢 主持人 2012.08 ~ 2014.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1 中國先秦子學思想之基本議題及其發展脈絡 戴景賢 主持人 2011.08 ~ 2013.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0 中國學術起源及其原初特質研究 戴景賢 主持人 2010.08 ~ 2012.07 國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