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文

:::
紀 志昌(特聘教授)
專任師資
姓名 紀 志昌(特聘教授)
聯絡電話 07-5252000#3068
電子郵件 chichang@mail.nsysu.edu.tw
職稱 教授
授課領域 中國思想史、中文思辨與表達(原大一國文)、六朝學術與文化、南北朝宗教與思想、高僧傳
研究專長 魏晉玄學、六朝學術與文化、三教交涉、中國思想史、世說新語
簡介
    我近十年來的研究,乃著重於六朝論辯文化與三教交涉課題等方面,其中就「論辯文化」而言,乃先將文獻中有關南朝談辯的記錄作出歸類、統整,藉由詳實的史料引述,證明了「南朝清談」是隨著歷史推移而變化、且在多元文化因素交涉影響下發展的結果,以此切入重要論辯文獻於措詞、結理、思維、蘊義等方面的考察。經研究發現,相較於某種線性而單一脈絡化解讀的學術傳統,通過論辯語言的分析,更易於呈現出文化、哲學、宗教等發展在歷史斷面上的多元性與複雜性,從而在「形式」與「內涵」上展現出某種「複合」式(ambiguity)的特質。透過文化擇取、介入因素的觀察,在相對性的義學較析中,亦可進一步探掘論辯過程中「話語權」的結構與文化效應。這說出談辯文化的研究本色,並不僅只於指陳話語爭鋒的表象,或流於格套化的規範式解釋而已,更可鬆開某種主觀而帶有辨正思想的批判研究思維導向,而能如實地在文化歷史「讓在」式地自我述說中,客觀地尋繹「三教交涉」在多元論題中分合衍進的前後脈流及各種思維發展之可能。近期則復從梁代清談之「二諦義」及其與「三諦」思維交涉的探討,補足了「南朝清談」的一塊重要拼圖(2019)。於此同時,亦順將與論辯文化主題相關之成果,透過科技部學術專書寫作計劃的補助,重新整合改寫成《南朝清談──論辯文化與三教交涉在南朝的發展》,全書共35萬字,業已經臺大出版中心「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於2020年4月出版。本書亦獲109年度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專補助。
    至於「三教交涉」方面,我繼承往年之「敬王論爭」、「白黑論爭」、「達性論爭」、「辨宗論爭」、「袒服論爭」、道佛之「通源論爭」之系列研究(2008―2011),先後就「踞食論爭」、「戒殺論述」、「形神生滅論爭」、「《易》學與儒、佛交涉」等課題加以探討(2012-2015)。此後則續以蕭子良為代表的「永明佛教」、蕭梁父子之文義集團等為主要範圍,考察當代「禮懺文化」之形成與特質。這一部分的成果包括蕭子良《淨住子》引經撰述觀點之考察、懺法與祠祀信仰的交涉、南朝禮懺之型態與發展歷程、當代懺法與「捨身」所反映之家國關懷思維等。(2016-2019)。近期則就佛教文化與「氣思維」、「物性」問題的交涉作出研討(2020)。
年度 論文名稱
2022 《南齊書》敘事中的佛教元素與蕭子顯的佛教受容,臺大中文學報,第78期,頁107-156
2021 從中古佛教徒的「辟穀」受容談《佛說三廚經》思維與行法的道、佛交涉意義, 漢學研究, 第39卷第4期, pp5-50
2020 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化與傳統「氣思維」的交涉──以「形/神」問題的思辨與實踐為主, 文與哲, 37, pp145-190
2019 「一與二合,數則為三」?──蕭統〈二諦義〉之命意及其與「三諦」思維的交涉研究 , 臺大佛學研究, 38, pp1-56
2019 東晉南朝禮懺之型態與發展歷程研究, 成大中文學報, 66, pp77-116
2018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談六朝懺法中的家國關懷, 清華學報, 48, 1, pp31-72
2016 統略本《淨住子》懺法的引經模式與編撰觀點試論, 臺大佛學研究, 32, pp1-58
2016 六朝佛法「殺生戒」與世教祠祀信仰的交涉, 漢學研究, 34, 1, pp61-94
2015 晉、宋時期《易》學思維在儒、佛交涉中應用的考察, 文與哲, 27, pp161-200
2014 六朝佛法與世教交涉下的戒殺論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45, pp41-94
2014 六朝形神生滅論爭中的玄思綜論, 臺大中文學報臺大中文學報, 45, pp31-86
2013 南朝清談之型態及其發展綜論, 文與哲, 22, pp97-158
2012 南朝「踞食論議」所反映儒、佛交涉的理論思維與文化意涵, 臺大文史哲學報, 76, pp67-105
2011 東晉「沙門袒服」論所反映儒、佛身體觀的順逆之辨及其文化意涵, 漢學研究, 29, 4, pp71-104
2011 慧琳〈白黑論〉儒佛交涉之思理探微―以其運用「得意」方式為主所作的觀察, 文與哲, 18, pp201-240
2010 謝靈運〈辨宗論〉「頓悟」義「折衷孔釋」的玄學詮釋初探, 臺大中文學報, 32, pp91-132
2010 辨名析理與儒佛交涉――以南朝「達性」論諍為例, 文與哲, 16, pp99-138
2009 南齊張融的道佛交涉思維試釋―以《門律・通源》中與周顒的對話為主,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35, pp45-88
2008 名教與佛教―東晉沙門敬王論議中的「儒」「佛」交涉思惟研究, 漢學研究, 26, 2=53, pp1-34
2007 東晉居士劉遺民綜考, 臺大中文學報, 27, pp171-202
2007 郗超〈奉法要〉疏解, 漢學研究集刊, 5, pp21-62
2007 魏晉時期瑯琊王氏奉佛考,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1, 9, pp123-150
2005 東晉戴逵之佛教理解及其於三教交涉意義析探, 臺大中文學報, 23, pp149-188
2005 魏晉時期《莊》學中的許、巢論述, 臺大中文學報, 22, pp151-186
2002 東晉居士謝敷考, 漢學研究, 20, 1=40, pp55-81
2000 「誠」與「齋戒」―從祭禮到哲學的轉化, 哲學與文化, 27, 11=318, pp1084-1092
2000 《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由人物傳記資料的保存來看, 中國文學研究, 14, pp133-178
年度 論文名稱
2023 《提謂經》「五戒」信仰與傳統「五行」思想交涉下的身體觀〉,「文學、思想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9)
2023 〈中古佛教「物質文化」研究之「一物三觀」〉,「中國佛教觀念與社會」研討會
2023 〈佛教「天竺中心」說與傳統「中國」文化地理觀念的交涉──以南朝夷夏中邊之辨為主〉,「僧人與文人:漢傳佛教的文化觀念與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22 〈發現佛陀──法琳破邪書寫中的情理與家國〉,第十屆臺大成大東華三校論壇
2020 從中古佛教徒的「辟穀」受容談《佛說三廚經》思維與行法 的道、佛交涉意義, 2020 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9 游移於中土與邊地──五世紀兩個「中國」間之文化地理觀念的交涉, 移動:交會於五世紀學術研討會
2018 〈蕭統〈二諦義〉「一與二合,數則為三」之命意及相關問題研究〉, 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6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談六朝懺法中的家國關懷(95-144),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圓桌論壇論文集
2016 統略本《淨住子》懺法的引經模式與編撰觀點試論, 2015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 晉、宋時期《易》學思維在儒、佛交涉中應用的考察(147-172), 經典詮釋的多重性─第四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 六朝佛法「殺生戒」與世教祠祀信仰的交涉, 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2012 Study on Thoughts of Zhouyi in Six Dynasties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 XIX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EACS), Paris(09.05-08)
2011 慧琳〈白黑論〉儒佛交涉之思理探微――以其運用「得意」方式為主所作的考察(109-131), 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
2009 南朝世族奉法的「儒」「佛」交涉特質研究--以晉宋時期范寧家族為例, 第六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
2008 南齊張融的「道」「佛」交涉思維試釋――以《門律‧通源》中與周顒的對話為主, 台蒙「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 Interpretation of South Qi Chang Jung’s Negotiating Thinking of “Tao” and “Buddhism”,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oist Studies: Daoism in Action and Grand Daoist Jiao Ceremony
2006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Ingratiating Oneself with Buddha, The XVI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EACS), Ljubljana(08.30-09.03)
2006 詮釋異變與三教交涉――從何承天與顏延之的「達性」論爭談起, 中國古代哲學:文本與詮釋研討會
2005 兩晉時期佛教檀越的供奉現象考察, 第八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宗教捐獻與管理
2005 東晉居士郗超的佛教信仰與理解――以〈奉法要〉為主所作的考察, 「文獻整合與思想發展」第六次會議
2005 東晉「士大夫佛教」與「比丘尼」關係研究, 「文獻整合與思想發展」第二次會議
年度 書名
2023 紀志昌, 2023/12.《破邪論校釋》.臺北:新文豐
2020 紀志昌. 2020/04. 南朝清談-論辯文化與三教交涉在南朝的發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19 紀志昌. 2019/09. 道家之唱,得意之說──謝靈運〈辨宗論〉「頓悟」義「折衷孔釋」的玄學詮釋,收錄於游淙琪、彭玉平主編《2019海峽兩岸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學術論壇紀念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2015 紀志昌. 2015/11. 東晉南北朝儒學「執經」考─兼論與「清談」文化之關涉,收錄於劉昭明主編《西灣‧珞珈論學集》(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室),71-114。
2010 紀志昌. 2010/07. 南朝世族奉法的「儒」「佛」交涉特質研究--以晉宋時期范寧家族為例,收錄於江建俊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六輯)》。臺北:里仁書局,1035-1072。
2010 紀志昌. 2009/09. 魏晉《論語》學中對孔顏道境的玄化詮釋舉隅―以「顏淵死,子哭之慟」所隱涵聖人「有情/無情」義為主,收錄於高雄市文獻委員會主編《孔子二五五九週年誕辰紀念特刊》。高雄:高市文獻會出版,97-116。
2008 紀志昌. 2008/06. 阮咸析論―從七月七日曬衣「未能免俗」的幾層意義談起,收錄於江建俊主編《竹林名士的智慧與詩情》。臺北:里仁書局,339-364。
2007 紀志昌. 2007/12. 兩晉佛教居士研究,收錄於《文史叢刊》第132種。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515。
2004 紀志昌. 2004/06. 兩晉佛教居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 紀志昌. 1999/02. 魏晉隱逸思想研究―以高士類傳記為主所作的考察,臺北新莊: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碩士論文。
計畫類別 年度 計畫名稱 參與人 職稱/擔任之工作 計畫期間 補助/委託或合作機構
國科會計畫 2016 六朝士大夫的佛教懺悔思想與文化研究─以「擬聖」徑路為主所作的考察(三) 紀志昌(特聘年輕學者102.8.1~105.7.31) 2016.08 ~ 2017.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5 六朝士大夫的佛教懺悔思想與文化研究─以「擬聖」徑路為主所作的考察(二) 紀志昌(特聘年輕學者102.8.1~105.7.31) 2015.08 ~ 2016.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4 六朝士大夫的佛教懺悔思想與文化研究─以「擬聖」徑路為主所作的考察(一) 紀志昌(特聘年輕學者102.8.1~105.7.31) 主持人 2014.08 ~ 2015.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4 南朝士大夫的佛教懺悔思想與文化─以蕭子良法集為基礎所作的探討(二) 紀志昌(特聘年輕學者102.8.1~105.7.31) 主持人 2014.08 ~ 2015.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3 南朝士大夫的佛教懺悔思想與文化─以蕭子良法集為基礎所作的探討(一) 紀志昌 主持人 2013.08 ~ 2014.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2 「後清談」綜考─清談於南朝發展的歷史建構與文化影響研究(二) 紀志昌(特聘年輕學者102.8.1~105.7.31) 2012.08 ~ 2013.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11 「後清談」綜考─清談於南朝發展的歷史建構與文化影響研究(一) 紀志昌 主持人 2011.08 ~ 2012.07 科技部
國科會計畫 2009 「名教」與「佛教」—晉宋時期之「儒/佛」交涉及其「後玄學」意義研究:以二家對教化問題之三大面向的詮釋為主 紀志昌 主持人 2019.08 ~ 2011.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8 「道家之唱,得意之說」—謝靈運〈辨宗論〉「頓悟」義「折衷孔釋」之「後玄學」意義初探 紀志昌 主持人 2018.08 ~ 2019.07 國科會
國科會計畫 2007 詮釋異變與三教交涉:六朝「後玄學」研究的一個可能面向--以「達性」論爭為例 紀志昌 主持人 2017.01 ~ 2018.07 國科會